部分海绵城市项目初见成效
走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下称“前海”)的街头,处处都能见到水的存在。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前海,在规划之初就引入了“前海水城”的设计理念,重点关注水和生态,将水融入城市,增添城市灵性。
海绵城市这项国家战略,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前海展厅已设置海绵城市专题展区,将结合展区内的墙面图片、模型、动态视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与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解决具体问题,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落地。
●多措施实现低冲击开发理念
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作为国家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排头兵,在当下大开发大建设的黄金窗口期,如何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如何根据前海的规划定位和建设开发特点,以道路、绿地、公园等市政基础设施为载体,最大化采用透水铺装,实现低冲击开发的海绵城市理念。
据了解,目前在前海,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贯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城市道路、广场尽量减少了不透水的铺装,就是要铺地砖也尽可能采用环保、可再生的铺装材料,特别是让城市中的绿地充分“沉下去”,这样的好处是即便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也不会在道路上无处可去肆意横流形成“海”,而是很容易渗透到地下。
以前海2#渠两侧景观工程为例,该项目力求打造一个自然绿带聚集,力求低影响、可持续,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弹性”雨水走廊。场地内绿化率高达83.7%,塑造片区柔软绿心,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活动场所。在方案设计中,将海绵城市的目标和策略融入廊道设计,实现由“传统排水模式”到“蓝绿策略模式”的转变。利用植物、地势、园路等产生对雨水的吸纳、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使场地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将美学、生态和可持续等方面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成为可操作的海绵城市项目。
类似的海绵城市打造手法在前海桂湾公园、深港创新中心广场及地下联络道及地面之路工程等多个项目中都有使用。前海采用透水铺装、环保可再生材料,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透水人行道、自行车道铺装结构等,降低道路范围径流系数,保护自然环境。
其中,前海桂湾公园作为前海第一个大型水廊道公园建设项目,通过全球公开征集方案,无疑将成为未来前海的绿色名片。桂湾公园也是一个海绵型公园,承担前海城市海绵体功能,灵活融合了淡水湿地和咸水湿地为一体的生态底盘,特别采取低冲击开发技术,综合径流系数0.51,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达到100%。同时,公园将通过雨水净化疏导,确保雨污分流达到100%。而公园中红树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还将营造多样化生物生存环境,竖立起可持续建设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国际标杆。
●水系打造“活力水城”大海绵体
“前海水城”的打造是前海规划建设成败之关键,为此,前海管理局、市规划国土委组织编制了《前海合作区水系统专项规划》,作为前海水城蓝图的实施依据。规划在尊重水系自然条件、维持水系生态健康、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保障排洪安全、优化生态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进行统筹研究。按照“新城、旧城,分而治之”、“治河、治污,同步建之”、“水系、市政,统筹思之”、“城建、生态,兼而得之”的总体思路,制定能够体现环保、低碳、宜居理念的水系统方案,创新保障流域水安全,系统改善河湾水环境,塑造宜人的海湾风貌、水廊道,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城。
前海规划3条指状水廊道与1条环绕前海的环状水廊道,分别是双界河、前湾河、桂湾河和月湾河水廊道(环状水廊道)。水廊道及相邻的公园绿地等生态用地高度集中,作为大海绵体将发挥重要的雨水径流控制作用。目前桂湾河、月湾河水廊道(一期)已完工,其他几条水廊道正在加紧建设中。
水廊道建设中充分利用绿地增加雨水的下渗以及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同时,尽可能降低河道主河槽驳岸顶高程,做到硬质挡墙不外露,消除河道与城市的阻碍,还水于人。河底也将采用透水结构,增加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通道,提高河道生态修复功能。这使水质达到截污限排、雨水排放生态改造、生态补水的目的。
另外,在水廊道沿岸,海绵城市的目标和策略也融入了廊道设计。未来市民将沿着慢行步道,观赏到河道两岸的生态沟、红树林带以及中空鱼槽生态砌块等极富美学价值的滨水景观公共空间,市民能在其中徜徉、休闲、娱乐,而这些生态景观也将利用植物、地势、园路等产生对雨水的吸纳、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使场地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前海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享受自贸试验区、深港合作区、保税港区等多重优势叠加,正朝着成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目标不断前行。
今年,根据市海绵建设要求,结合前海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潜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力争今年完成0.8平方公里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同时,今年计划结合桂湾河公园建设进度,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已开展的《前海合作区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文件编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规划层面研究海绵城市落实途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前海合作区14.92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全覆盖。
在管控文件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继续在“两证一书”阶段加强对新建、在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的审查,从源头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地。同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过程管理,对在建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加强对项目海绵设施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充分吸纳国际高密度大都市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前海积极关注海绵技术对本区域高强度、高密度、立体化的开发,以及地表覆土薄、地下水位高等特点的适应性,并以湾区和水廊道水环境保障为目标,将“滞”、“净”作为海绵城市技术体系的核心。按照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前海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多个项目中将海绵城市建设的举措付诸实践,并于近年来在道路和绿地、产业用房建筑、水系打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果和经验。